杰斐逊没那么着急,他说支持降息,但是不能乱来,25个基点也许更稳妥,主要还是看通胀和失业,政策不能给通胀添把火,他反复念叨“支持要有节制”,眼神有点躲闪,像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。
“你们真打算10月就动手?”有记者追问。
米兰耸肩,“得先看看9月非农数据,前几个月就业人数都超预期,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还涨了1万,万一这次又出什么幺蛾子怎么办?”
杰斐逊补一句:“市场情绪很脆,降息本身就像一根火柴,点着容易,灭火难。”
这场采访其实没新鲜事,降息的预期早就被市场炒过好几轮,2025年上半年美债收益率一度冲到4.6%,5月CPI连续两个月没怎么降,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只字未提降息,结果9月突然风向转了,大家都盯着10月。
我问身边的分析师老郑:你怎么看?
他说,降息是个概率事件,不降也不奇怪,关键在于非农数据,9月美国薪资增速可能继续放缓,新增就业人数要是低于15万,降息就算板上钉钉了——“但美国人有自己的算盘,通胀没压下去,降息就是赌气。”
网络上有人扒出美联储过去五年每次降息前的新闻,发现媒体总喜欢用“突发”“重磅”“或将”这种词,热度一波一波,最后结果总让人大跌眼镜,2023年说要降息,结果鸽声一片,到头来加息了半次。
再换个角度,A股市场这几天休市,节后开盘能否跟着美股涨一波?有券商分析师说,美联储降息会刺激全球流动性,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,利好国内地产和消费股——但也有人质疑,2025年美股已经连续六个月震荡,降息未必带来大牛市,反而可能提前透支未来。
美国通胀问题,表面和咱们没啥直接关系,实际上波及每一个进口零件和跨国企业,关税还挂着,消费品价格一路飞,老百姓买个苹果都得掂量半天,谁说这和降息无关?
现场有个细节,米兰说完后,记者悄悄问他:“你自己觉得,10月真的会动吗?”
他笑了下,“90%吧,剩下10%留给市场自由发挥。”
杰斐逊没回头,只说了句:“数据出来再说。”
气氛有点像剧本杀,结局藏在下一页的非农数据里。
回头看,2025年的降息新闻和过去那些年别无二致,市场早已司空见惯,但每次还是被搅得心神不宁。
数据会骗人,情绪不会,每个人都在等10月美联储的“最后一锤”,但谁也说不准砸向哪一方。
也许等到非农数据出来,所有的争论就像一场烟火,绽放一瞬,归于平静——就像米兰说的,市场总要留点悬念,不然谁还看得下去。
10倍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