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对唐玄宗李世民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。一方面,他被赞誉为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,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的盛世局面,唐朝在他的治理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;另一方面,也有人批评他晚年昏庸无道,沉迷于奢华建设和纵情声色。然而,无论褒贬如何,毋庸置疑的是,贞观年间的唐朝确实是一个海纳百川、繁荣昌盛的王朝,这种盛况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纷纷来朝,臣服于大唐的荣耀之下。公元635年,有传教士进献给李世民两位来自波斯的绝世美人,然而令人惊讶的是,这两位美人竟被皇帝囚禁在笼中,令世人不解。
自汉武帝时代,张骞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后,中原与西域诸国便逐渐建立起贸易往来。贞观九年,正是唐朝社会达到鼎盛的阶段,外国使节和异族传教士频繁来访,既有为学习文化也有求助于唐朝庇护的外交活动。在众多来往国家中,波斯帝国与大唐的关系尤为紧密,交流频繁。
回顾历史,在汉代时,现今伊朗一带由安息国统治,当时安息国已与汉朝建立了贸易关系,安息王还曾以狮子作为朝贡之物献给汉帝。进入北魏时期,安息国被波斯帝国取代,尽管王朝更迭频繁,但波斯国王始终选择与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关系,未曾断绝往来。这一时期正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动荡阶段,中原政权更替不断,然而波斯与中原间的外交交往却依然频繁稳固。
展开剩余75%据《魏书》记载,波斯国王曾十一度派遣使臣前来朝拜,每次都携带大量珍稀宝物和异域奇兽,显示出双方深厚的交往底蕴。到了公元618年,李渊建立唐朝,重新统一中原大地,唐朝的强盛使得波斯帝国与之交往愈发密切。对刚刚立国不久、根基尚不稳固的波斯来说,结盟大唐无疑是强有力的依靠。
考古学家在许多唐代遗址中发掘出了大量波斯帝国的钱币,这些实物证据表明波斯人与唐朝在商业贸易上联系紧密,波斯商人活跃于中原市场,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。
为了讨好唐朝皇帝,从波斯国王到普通臣民,人人费尽心思献上珍宝与美色。其中有一名叫阿罗本的传教士,正是在贞观年间踏入中原大地。他不仅带来了大量稀有奇珍,还别出心裁地献上了两位波斯美人,作为进贡的礼物。
众所周知,“英雄难过美人关”。尽管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雄才大略、果断干练的君王,但他毕竟是个男人,面对美人自然难以拒绝。或许李世民在前半生为国家操劳,晚年也想享受些许荣华富贵和人间烟火的温情。
然而,据史料记载,李世民晚年逐渐沉迷于声色之中,甚至不顾伦理,在弟弟李元吉去世后,公开表示对弟妹杨氏的贪恋,罔顾人伦,这种行径不仅败坏君王形象,也违背社会道德。
传教士阿罗本恰是看准了李世民好色的性格弱点,才将两个波斯美人作为“贡品”呈上。然而,李世民得到美人后,却并未将她们纳入后宫,而是将她们关在笼中,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呢?
一方面,李世民对美人的审美偏好主要集中于东方的温婉女子,而这两位波斯美人拥有幽蓝的瞳孔和深邃的异域风情,与中原女性截然不同。对李世民来说,这样的异样面孔显得陌生而难以接受。
另一方面,语言障碍也成为一大阻碍。波斯美人不会汉语,无法与皇帝进行正常交流,而皇帝的妃嫔多出自名门世家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能够讨得皇帝欢心。相较之下,这两位波斯美人虽美,却难以融入后宫文化,难以赢得宠爱。
于是,她们最终被关进笼中,李世民并未将她们视为真正的妃嫔,而仅仅把她们当作华丽的“贡品”摆设。传教士阿罗本得知此事后,请求面见皇帝,解释她们只是普通女子,非妖异之人,且与中原女子仅因血统不同而容貌有异。
但李世民却以后宫已有众多佳人为由,婉拒了阿罗本的请求,并命其带走两位波斯美人。或许唐太宗不愿宠幸她们的原因有二:一是她们不符合自己的审美偏好;二是不想让波斯人以为能用美女来掌控自己。
无论出于何种考量,这两位波斯美人最终未能获得唐太宗的恩宠,被送出了皇宫。阿罗本听闻此事,也大为震惊,他无法理解这位中原皇帝竟拒绝了如此绝美的波斯佳人,觉得此举可谓“暴殄天物”。
历史的篇章就此展开。
发布于:天津市10倍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