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米兰在与西蒙尼·因扎吉分道扬镳后,选择了俱乐部青训体系中成长起来的齐沃执掌教鞭,人们期待着他能为球队注入全新的比赛哲学。虽然齐沃上任后确实带来了一些细微的变化,但从根本上来看,国际米兰的战术框架仍然深深烙印着因扎吉时代的印记。
让我们从阵型说起。国际米兰依然固守着因扎吉时期标志性的3-5-2阵型。尽管齐沃曾暗示过战术调整的意图,但至今为止,这些改变更多地停留在口头层面。丝毫未见转向四后卫防守的迹象,而曾经被短暂尝试过的,在中锋身后设置双前腰(即3-4-2-1阵型)的方案,也仅仅是在5-0大胜都灵的比赛最后阶段昙花一现,这更像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试验,缺乏代表性和借鉴意义。
边路进攻方面,或许流畅度有所下降。至少从表面上看,邓弗里斯和迪马尔科这两位边路好手,如今深入对方底线的次数似乎有所减少。面对严阵以待的对手时,国际米兰依然像过去那样,甚至比以往更加频繁地进行传导,试图寻找防守空隙或者突破口。当然,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手的具体情况。
展开剩余57%在控球方面,国际米兰的平均控球率略有提升。数据显示,在齐沃执教的前四场比赛中(包括意甲联赛和欧洲冠军联赛),球队的平均控球率达到了57.05%,而本赛季早些时候因扎吉执教时期,国际米兰的总体平均控球率为56.02%。
《米兰体育报》曾报道,因扎吉非常强调从后场组织进攻,甚至希望门将索默也积极参与到禁区内的短传配合中。这一战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效果显著,但在慕尼黑的欧冠决赛中却遭遇了滑铁卢。当时,国际米兰在对方禁区前沿的缓慢倒脚,最终被巴黎圣日耳曼抓住机会完成抢断,并发动快速反击直击球门。齐沃对此进行了调整,虽然并未完全废除后场出球的战术,但在球队从底线掷球时,以及当控球受到压迫时,仍然会选择回传。总而言之,齐沃对后场组织进攻的依赖性有所降低,更加注重加快进攻节奏,但并未彻底摒弃这一战术。
相反,在进攻端,齐沃要求前锋们比因扎吉时期更加积极地逼抢对方持球队员。在阿姆斯特丹对阵阿贾克斯的比赛中,图拉姆和埃斯波西托便很好地执行了这一指令。然而,这种高位逼抢有时会导致球队阵型过于靠前,从而暴露在对方的反击之下,这种情况在因扎吉执教时期较为罕见。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:在齐沃带领下的三场联赛中,国际米兰的平均阵线高度达到了55米,而上赛季因扎吉执教的国际米兰在意甲联赛中的平均高度为51米。当然,阵线高度也会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,例如在阿姆斯特丹的欧冠比赛中,国际米兰的阵线就相对靠后,只有49米。
最后,困扰国际米兰的另一个问题依然存在,那就是缺乏能够通过个人能力突破的球员。这个问题在因扎吉时代就长期存在,而齐沃上任后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。卢克曼未能加盟,而俱乐部为此目的从马赛引进的路易斯·恩里克,至今表现平平,这位花费了2500万欧元的球员,看起来更像是一个“神秘人物”。
"
发布于:江西省10倍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